79年前的南京
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让许多人难以忘记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
南京沦陷前的1937年的11月22日
由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丹麦的国际友人商议并组成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在南京战役期间
这里收容了近25万受害群众
在战争最残酷的阶段给了许多人生的希望
又近 “国家公祭日”
为了让更多南京市民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牢记这段历史
感恩国际友人的无私帮助
我们将举办
“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
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11月22日
活动地点:国际安全区范围内
活动路线
线路:南京师范大学100号楼门前——魏特琳雕像——南京师范大学南门右转——沿宁海路往南,过广州路丁字路口——沿广州路至拉萨路——过拉萨路小学,应在马路对面——沿拉萨路至牌楼巷——至汉中路左转——过上海路路口——过金鹰地下通道——至金陵饭店左拐至中山路——经过华侨路路口——经过广州路路口左转——到拉贝故居,南京大学——返回中山路向北直行,至中山路251号——过汉口路马路——鼓楼医院——鼓楼地铁站地下通道——中山北路西北方向——鼓楼路路口——云南路路口——山西路左转——过江苏路路口——至宁海路——宁海路5号——绕行宁海路广场——过江苏路路口——至宁海路——过北京西路路口——过天目路路口——过武夷路路口——过苏州路路口——过剑阁路路口——过汉口西路路口——南师大1号门向西走——终点金陵女子学院旧址大草坪。
活动亮点
1、本次活动有学生代表在魏特琳雕像前献花。
2、本次活动中途在拉贝纪念馆、中山路251号、宁海路5号这三个地点分发明信片,集齐三张明信片可在终点领取奖牌。
3、本次活动中途设置七个景点扫二维码听语音讲解。
活动装备
围巾
▼
丝带
▼
长袖T恤
▼
背包
▼
奖牌
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协办单位:
鼓楼区委宣传部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发布工作室
报名须知
1、报名开始日期:11月16日
2、报名截止日期:11月17日15点
3、报名注意事项: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后点击右下方报名通道,国际安全徒步即可报名!
本次活动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南京安全区的建立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难民的作用
虽然这个所谓的安全区内其实并不安全
但还是能看到诸如拉贝、魏特琳等外籍友人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关怀与爱护
让我们心怀感恩
用脚步去丈量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期盼祖国更加美好!
????
可能很多朋友们还不太清楚什么是
国
际
安
全
区
!
整理好你的心情
跟小布一起了解一下吧
国际安全区知识
1937年11月22日,日军攻破南京防线前夕,留驻南京的外国人为给来不及撤退的中国难民提供避难所,决定仿照de Besange神父在上海建立南市安全区的模式建立一个"南京安全区"。
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不顾危险、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施暴。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约翰·拉贝所著"南京卷"《拉贝日记》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同盟国--德国的公民所做的第三方视角记述,是证明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之一。
约翰·拉贝
国际安全区故事
历史上的每场战争中,总会出现某些不平凡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给那些受战争迫害的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美国教友派的信徒们曾释放了属于自已的奴隶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地下铁路”。在二战期间的欧洲,纳粹分子奥斯卡·辛德勒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营救出1200名犹太人,还有瑞典外交官拉乌尔·沃伦伯格以发放假护照的方式解救了10万多名犹太人。又有谁能忘记吉甫夫人这位奥地利妇女和她的伙伴们曾将小安妮·弗兰克一家藏在阿姆斯特丹城内一幢房屋的顶楼上,以躲避德国人的搜捕。
黑暗的年代往往使人们麻木不仁,但是仍有极少数人,出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原因,不顾所有的警告去从事在正常年代中连他们本人都无法相信自已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南京暴行这样一场恐怖中,试图谈论这个如此鲜明而引人注目的话题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做到的话,那么他无疑会将目光集中于一小批美国人和欧洲人身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公然反抗日本侵略者,并且从几乎难以幸免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援救出成千上万的的中国难民。这些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们创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在上海陷落后的儿周内,这些人完全自发地决定要在南京市创立一个安全区。1937年11月,法国神甫雅吉洛·德·贝塞热在上海建立了一块中立区域,保护了在日本侵略军铁蹄蹂躏之下,流离失所的45万名中国难民。当长老会牧师普鲁默·米尔斯听说贝塞热的举动之后,他向朋友们提议在南京筹建一个同样的区域。米尔斯和其他24个人(主要是美国人,也有德国人、荷兰人、苏联人,以及中国人)最终确定将南京市中心稍稍偏西的一块地方划为安全区。安全区内座落着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美国大使馆和许多中国政府建的大楼。委员会建立这个安全区,是企图为战火纷飞中的中国平民提供安全保护。起初,他们打算在南京顺利安全地被日本人接管控制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关闭安全区。
由于日机狂袭滥炸和日军逼迫南京市郊,使得大量无家可归的人作为首批难民率先进入南京国际安全区。一时间安全区内人满为患,据说在没有安置新的住所之前,许多人连续几天无法入睡,只得站着等待天明。一旦南京陷落,安全区必须给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住所。随后的6星期里,安全区委员会不得不想办法为这些难民提供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食物、住所和医院保障。委员会成员们还要提防难民们受到身体伤害。通常这种情况需要他们当场调停,以阻止日本军队进行一些威胁恐吓性质的行动。从始至终,委员会成员们都自觉地把这些暴行记录下来,井向全世界传播。通过此种方式,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以其亲眼目睹的事实为依据的文字记录。
国际安全区
范围
范围:国际委员会划定的 南京安全区以美国驻华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神学院、金陵中学、鼓楼医院等教会机构为中心,占地约3.86平方公里,四面以马路为界:东面以中山路为界,从新街口至山西路(南京)交叉路口;北面从山西路交叉路口向西划线至西康路; 西面从上面提到的北界线向南至汉口路中段(呈拱形)再往东南划直线,直至上海路与汉中路交叉路口;界内分设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 难民收容所。
历史遗址
金陵大学
▼▼▼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
金陵神学院
▼▼▼
最高法院
▼▼▼
司法行政部
▼▼▼
华侨招待所
▼▼▼
汉口路小学难民收容所
▼▼▼
山西路小学难民收容所
▼▼▼
汉口路小学难民收容所
▼▼▼
金陵大学蚕厂
▼▼▼
金陵大学图书馆
等等难民收容所
意义:国际委员会及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对南京城长达数月的屠杀中保护了数十万中国难民的生命。1938年1月底,日军强迫安全区内难民还家,并声称已经恢复了南京城的秩序,但实际上杀戮依然在继续。2月18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迫改称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及难民区不复存在,最后一批难民营被迫于1938年5月关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